筋針療法 (Sinew Acupuncture)
問:甚麼是筋針療法?
答:筋針療法是由劉農虞教授在《內經》有關經筋理論研究的感悟中,經30多年集中研究經筋理論及臨床實踐優化,而研創出一套既安全且速效的治療筋性疾病的中醫新型針灸療法,並於2015年1月取得筋針專利。
筋針療法屬中醫經筋療法範疇,是在經筋理論指導下,遵循《靈樞。經筋》「以痛為輸」為取穴原則,利用特製的筋針,淺刺皮下,激發衛氣,無感得氣,舒筋散津,從而迅速治療「筋性痹病」、「筋性腔病」與「筋性竅病」的一種獨特的新型針刺療法,當中尤其治療經筋十二痹證(相當於現代醫學的運動及神經系統等病症),能快速鎮痛的針刺治療方法。
問:筋針治病有何獨特之處?
答:筋針療法不單鎮痛療效迅速而且顯著,操作簡易,刺法安全,適應症廣泛,臨床實用性高,在臨床治療多種軟組織損傷,例如:崗上肌鍵炎、五十肩、網球手、腕管綜合症、腰肌勞損、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、踝關節扭傷等所引起的疼痛問題,經臨床反復使用均即時有明顯鎮痛效果,比傳統針灸方法明顯更快地取得鎮痛果效。另一方面,筋針療法所需針刺的數量少,進針時的痛感及針感亦輕微,對於懼怕針灸的患者非常合適,更容易接受。
問:施針和取穴方法與傳統針灸有何分別?
答:筋針療法沒有既定的穴位進針點,而是「以痛為輸、以結為輸、以舒為輸」為取穴原則。進針點的選擇與傳統針灸有所不同,並沒有辨症選穴,但有循筋選穴的規則。臨床治療痛症為例,一般以痛點或查體時有觸及結節部位,距其2-3吋處即為進針點。
另一方面,筋針可配合透刺法應用,施一針即能可同時使兩個痛區達到鎮痛效果。筆者曾遇患者出現扭手巾時在魚際穴及列缺穴出現痛點,使用筋針療法配合透刺法,結果在腕部及掌側的兩個痛區同時達到鎮痛效果,同時亦減少了用針數量,為懼怕針灸者大大減輕心理負擔。
問:除採用筋針外,還需採用其他治療方法嗎(如中藥、艾灸、推拿按摩等輔助)?
答:對於「筋性痹病」的軟組織損傷所引起的痛症為例,僅需施行筋針療法的同時配合患部適當的運動,便已可加強鎮痛效果。部份患者情況嚴重至傷及筋脈或臟腑等,則以筋針配合脈針、中藥等綜合療法,便可收到同時治療經筋病和經脈病等全面的治療效果。
問:一般療程需要多久?
答:筋針療法是能在施針後即時見鎮痛效果,鎮痛效果可減少達50%左右。隨後繼續每次施針,終達到疏經通絡、調和氣血、解痙止痛的治療手段。
問:有那些病症適宜採用筋針治療?
答:筋針特別適用於各種「筋性痹病」、「筋性腔病」與「筋性竅病」,可迅速起效。
最常見的「筋性痹病」具體包括:落枕、肋間神經痛、頸椎病、急性腰扭傷、腰肌勞損、肩周炎、中風偏癱後肩痛、網球肘、腕管綜合症、彈晌指、板機指、膝軟組織損傷、跟痛症、痛風症等等。以上病症患者其疼痛程度越是明顯,筋針療效越是好。另有一部份患者疼痛程度不明顯,但有明顯的活動受限和牽拉感等,亦適合透過筋針療法,結合脈針、輔助運動等綜合治療,以在止痛的同時,更有效地鬆解黏連。
其他的「筋性腔病」例如筋性盆腔疾病,與「筋性竅病」例如筋性耳閉等亦適合使用筋針療法。
問:筋針會否刺到血管?
答: 筋針是淺刺皮下,相當於現代解剖學的皮下淺筋膜層,該層內含脂肪、淺血管、皮神經等。筋針療法不像傳統針刺一樣需深入多層組織,僅僅作用在淺筋膜,所以筋針出血機會率和損傷皮層量較傳統針法相對為少。
問:留針時間多久?是否劃一抑或按病程而定?
筋針的即時鎮痛作用快速及顯著,在施針後即有鎮痛效果,留針或不留針均能產生鎮痛的作用。留針能加強鎮痛效果,一般留針20分鐘。
問:年齡會否影響療程長短?
年齡不是影響療程長短的最重要要素,關鍵是所治療的病是經筋問題,還是經脈問題,還是臟腑問題,筋針是治療各類經筋問題所引起的筋性病症,只要是筋性病症,採用筋針則能收到療效。
問:有那些人不適合?
答:筋針療法與傳統針灸的注意禁忌點大至相同,例如:過於飢餓、疲勞、嚴重出血傾向、精神高度緊張者等不宜針刺。然傳統針刺直刺或斜刺深入肌肉層,而筋針只需取淺刺平刺皮下的方式,因而對施針的局部軟組織和血管等造成損傷之風險大大減少,成為既有效有安全度高的針刺療法。
問:可有科學數據引證筋針的療效?
答:劉農虞教授團隊於2014年在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進行筋針療法的臨床試驗,目的是觀察筋針療法治療不同部位軟組織損傷即刻止痛效果。
研究項目觀察了140例軟組織損傷患者,包含14個損傷部位(頸、肩、肘、腕、足踝、腰臀、膝及其他部位),採用筋針治療,按照「以痛為輸」的取穴原則,根據損傷部位,每處循筋選取1-3個筋穴,分別治療1-5次,共計676例次。並採用視覺類比評分(VAS)量表觀察患者治療前後即刻止痛效果。
試驗結果顯示經筋針療法治療後患者VAS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,差異有統計學意義(4.20±1.77 vs 2.43±1.30, P<0.001);不同治療次數中,每次筋針治療後VA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,差異有統計學意義(均P<0.001); 筋針療法治療後各部位軟組織損傷VAS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,差異有統計學意義(均P<0.001)。研究結果表明,筋針療法對各部位的軟組損傷均有即刻鎮痛效果,不同治療次數均顯示有即刻鎮痛效應。
劉教授團隊的「“筋針”對軟組織損傷即刻鎮痛效果臨床觀察」論文,獲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 --《中國針灸》刊登。《中國針灸》是針灸界極具權威性的一份學術期刊,顯示了筋針療法的學術地位。
筋針治療案例
(腕管綜合症案例)
女,右手姆指、食指及中指麻痹及疼痛10個月,加重3周。右手每逢靜止約10分鐘即出現麻痹及疼痛,訴感覺如蟻咬,右前臂及右肩亦有牽痛感,每夜睡覺期間均出現疼痛至醒的情況。西醫診斷腕管綜合症,予西藥止痛藥及物理治療佩帶支架均未見改善,終建議手術治療,患者不欲行手術故求診中醫針灸。施行筋針療法並留針20分鐘,留針期間右手未再出現麻痹,出針後諸痛顯著大減,肩前牽痛感亦見減輕。
(網球肘案例)
女,家庭主婦。雙前臂反復疼痛1年,加重1周,扭毛巾時雙前臂近手三裡處疼痛顯著加重,伴拇指、食指疼痛。診斷為肱骨外上髁炎(網球肘),筋針施針期間同時囑患者行扭毛巾動作,近手三裡處痛點減少6成,餘手指痛處減8成。
(腰痛案例)
男,當患者坐著,每逢以右手撐起上半身欲站立時即引起腰痛。根據"以痛為輸"的原則施筋針2針,並囑患者帶針站立和行走一圈,再請患者嘗試坐著手撐上半身,腰痛完全消失。
(膝內側痛案例)
男,6個月前行山遠足後出現膝內側痛至今,每逢上落樓梯屈膝受力時膝內側痛加重。使用筋針療法取"以痛為輸"的原則,施2針後即時請患者留針行走,然後嘗試進行屈膝動作,膝部兩處痛點完全消失。一周後再與患者會面,患者表示膝痛未有再發,行走活動自如。該患者比較容易緊張,筋針能以較少的施針量已達到迅速的治療效果。
問:傳統針灸與筋針何有分別?
答:
高安全性
傳統針灸:進入方式包括淺刺、斜刺和直刺,其中以直刺為主。
筋針:進入方式只會淺刺皮下,故針後出血損傷機率大減。
取穴原則
傳統針灸:以十二經脈、奇經八脈、經外奇穴等穴位作為進針點
筋針:以壓痛疼痛點、結節部位、肌肉中肌纖維最緊張的部位作為進針點
微痛無感
傳統針灸:要求針刺期間有酸、麻、脹、痺的得氣感覺。
筋針:針刺期間不會有酸、麻、脹、痺的感覺,但仍可得氣而獲得療效,對懼怕針感的人士非常受惠。
速效鎮痛
傳統針灸:一般需經數次針刺才獲得顯著的鎮痛效果
筋針:針刺前後即可取鎮痛效果達50%左右
取穴簡捷
傳統針灸:一般需針刺多個穴位配合
筋針:一般只需針刺少量穴位如1-3個左右即可見效。對懼怕針感的人士非常受惠。
適應症廣 —— 筋性痹病、筋性腔病、筋性竅病
傳統針灸:適用於內、外、傷、婦、兒、五官、皮膚等各科的許多疾患,大部分都能應用傳統針灸來治療。
筋針:特別適用於筋性痹病、筋性腔病、筋性竅病,可迅速起效。
撰文︰仁德之光中醫診所 – 岑康遠博士 註冊中醫師